決定寫下自己的故事,內心徘徊了數次,一方面是因為在獨立財務顧問(IFA)的產業裡,比我厲害的前輩實在是太多了,我總在認真思考,自己的故事值得怎樣的書寫呢?

身為一個後輩,自己的故事,終究可以怎樣帶給未來準備考試,或是想了解這個產業的人,什麼樣的幫助呢,我總想著,我真的有資格去做自己生命的敘事與故事書寫嗎?

印象我在網路上曾看到一句話深深地打動我的心:「每個故事都值得被聆聽,每個夢想都值得被實現。」這句話是我從一個關注與培力東南亞移工的非營利組織One-Forty的願景與使命中看到的,他們相信,每個移工的生命故事就像一本書,都值得被好好傾聽與閱讀。

後來,讓我有感動與勇氣,選擇去將故事寫下來,是因為一本英國作家Charlie Mackesy的圖畫書《男孩、鼴鼠、狐狸與馬》(2019),裡面有一段話帶給我很深的勇氣:

「永遠記得,你的存在很有意義,你很重要,你是被愛的。而且你為世界帶來無可取代的東西。」(Always remember you matter, you're important and you are loved, and you bring to this world things no one else can.)

我才慢慢相信,雖然在這個產業資歷還夠不深,但希望透過這段職涯探索、經歷痛苦考試的生命過程,如果能帶給像我一樣,曾經迷茫與徬徨的朋友一點鼓勵,或是在面對考試的恐懼與壓力時,能有勇氣繼續前行,那是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,希望這些走過的經驗,能成為陪伴與祝福。

故事的緣起:從藝術大學畢業,到成功嶺中的心靈震撼

故事的緣起,是我往後職涯發展的核心動力,每當我在面臨職涯跑道過程裡的困難,面對國際證照考試,痛苦到快要放棄的時候。我總不斷地想起,這些所有的痛苦,它指向的一個永恆性的問題,關於自己ㄧ生為何而活?為什麼想成為一個獨立財務顧問,為什麼要選擇成為一個助人工作者?

2018年,是我從藝術大學畢業的年度,相比我的同輩都已經從研究所畢業,我才正從大學畢業。

我不像我的同輩,在求學上有比較平穩順利的歷程。

從國高中開始,家裡面便希望我可以考醫科,因此回頭看,我在國高中這樣關鍵的階段,因為太過注重讀書、考試,錯過了可以去探索自己興趣、摸索及認識自己的關鍵成長階段。

我的職涯探索從大學才開始,高中畢業後歷經多次的重考,經歷兩所大學後,最後才在臺藝大電影學系畢業。

但畢業的當時,自己的生命狀態是非常的焦慮,不知道未來該何去何從。

我知道自己雖然曾非常熱愛電影,但盤點自己的狀態,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個產業找到合適的工作,我感到非常徬徨,曾經問自己,不知道自己是否大學四年都白費了?

畢業之後對於是否能夠留在台北生活,或是回到南部高雄工作,或是要做什麼工作,眼前感到一片茫然跟焦慮。那時候我曾希望,自己能在畢業後有一段時間好好思考,但我無法請時間等等我,因為畢業一個多月後,就馬上收到替代役的兵單。

那段時間的人生,就像是趕場一樣,從來沒有所謂一個「暫停鍵」,能好好地靜下心來整理自己。我希望能擁有更多時間,但時間從來都無法被擁有,它只能去經歷。

帶著這樣的焦慮與愁煩,就這樣入伍開始成功嶺的訓練。

2018年10月,是我正式入伍的月份,那時我在台中成功嶺的一個替代役課程演講中,因著一位課程講師的介紹,我第一次知道了經歷納粹集中營的意義治療大師Viktor Frankl(維克多.法蘭克)的故事,講師在那時問在台下的替代役男一句話:「在成功嶺的每一天,在這樣封閉看似沒有出路的每一天,以及未來的一年,還有當完兵之後,你要如何去尋找出自己生命的意義?」

在那個當下,彷彿是一箭直穿內心,直逼靈魂的問題,而我竟發現,自己當下不知道該如何回應這樣的提問,而且我也好像不曾靜下來,好好思考這樣的問題。

在課程的最後,這位講師最後在簡報裡,提到了法蘭克的自傳《意義的呼喚》,並用Viktor Frankl的一句名言來勉勵我們:

「人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奪走,除了一件東西,那就是在任何情況下,選擇自己態度與道路的自由。」(Everything can be taken from a man but one thing: 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—to choose one's attitude in any given set of circumstances, to choose one's own way.)

作為一個基督徒的身份,這句話讓我在成功嶺裡頭,在極端高壓且痛苦的經驗裡,在成功嶺每晚睡覺之前,我開始認真去思考上帝對我永恆的旨意,去思考我的這一生該如何而活,如何活出合神心意、帶出盼望的人生。

職涯轉換的起點:一個30分鐘的電視節目,種下改變ㄧ生的種子 

在結束成功嶺震撼心靈的替代役訓練後,我被分發到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準備為期一年的替代役。

2019這年,也成為我人生最關鍵的一年。

我印象很深刻的是,在一個替代役平日的晚餐時間,我打開YouTube想看一些影片,那時App首頁隨機給我推播了一個好消息電視台(GOOD TV)的節目「職場新視野-改變家庭的財富密碼(訪談)」 ,我至今仍然不會忘記,那天是2019年1月27號,是這個節目剛上傳的第一天,是專訪一位CFP的國際認證財務規劃師——陳敏莉老師。

那天是我第一次知道有CFP證照(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),也是第一次認識到「財務規劃師」這樣的專業助人工作角色,敏莉老師當時在節目分享了從基督信仰出發的理財觀,並且提到「理財終歸最後是要理生命、理心、理靈」,並且說明「理財規劃是一個有方法、有論點、有依據的一種理財模式」。

那天是我第一次了解從財務規劃出發的理財觀,更認識到一個以基督信仰為核心的財務規劃顧問,如何可能地在全方位地從「生涯指引、職涯諮詢、財務規劃」去幫助一個家庭與個人,從而能帶出改變與祝福。

原本以為藝術大學畢業之後,若沒有從事本科的工作,彷彿自己的人生又將重來一遍,也曾悲觀地認為,過往的探索與累積經驗又成空,那段時間裡,生活感覺總像是被烏雲籠罩一樣。

當日子就快要淹沒在晦暗無光的迷霧裡時,在那一天,心中像是吹起了一陣輕柔的風,那一道溫暖的光,從我生命的裂縫裡灑進我的心底,照亮了黑暗,也種下我日後改變的種子。

從那天以後,雖然心中對於再次轉換人生跑道,感到極大的害怕、恐懼與焦慮,但在思索一段時間後,我還是下定決心,從非本科轉向金融業/財務規劃師的領域。

當時CFP證照,對我來說,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門檻,光是要取得考試資格,我就必須先有其他入門的證照,還必須要有金融業的工作經驗。

那時候,距離退伍僅剩下有限的10個月的時間,我開始每天早上05:30起床,在有限的早晨時光裡,開始把一本一本金融證照的書拿起來唸,安排每個月不間斷的證照考試,從最基本的金融證照開始考,每天勤讀考古題跟教科書,一直考到退伍的隔天,慢慢地完成了8張基礎的金融證照。

我知道這對財金本科生,不過是最基礎的畢業門檻,但作為一個原本非本科的考生來說,我已經用盡所有的力氣,可能才只達到別人的基本門檻,我了解完成這些考試,對本科生而言只是小菜一碟,但經歷這10個月,我內心知道,我沒有愧對自己,沒有白白浪費服役的每一天,我知道自己真的已經盡力了。

踏上CFP考試的試煉:從完全非本科,到考取110年3月AFP全國榜首,最終通過CFP考試心得

「即便是遍體鱗傷的樹木,也可以開出美不勝收的花朵。」(Even a damaged tree can produce the most beautiful blossoms.)——《在黑暗的日子裡,陪伴是最溫暖的曙光》(Big Panda and Tiny Dragon, 2020)

退伍後不久的2020年初,是我開始正式在金融業的第一份的工作經驗。

也差不多在那個時候,我第一次知道獨立財務顧問(IFA),開始關注這個產業在台灣的發展。

那時我其實心裡也清楚,如果要成為一個真正協助到人的專業助人工作者,我勢必要在專業上持續進步。

我知道總有一天,自己還是必須要踏上CFP考試的旅途,但當時看到CFP的考科內容時,我感到非常地害怕,那時我一直覺得,大學階段沒有財商基礎的我,非本科的我可能一定不行的吧,但後來認識幾位CFP的考生,他們鼓勵我趁頭腦還清楚的時候,就去考,而不要拖延。

我才在2020年9月去報名了高雄金融研訓院AFP/CFP課程,踏上了人生最痛苦的一段考試旅程。

AFP/CFP考試主要分成兩階段,第一階段AFP考試之後,再經過半年,是第二階段CFP考試,一個考生的從準備期,到取得測驗合格,最快也需要1年的時間。取得測驗合格證明後,必須還要有3年的理財規劃工作經驗,且被協會認證後,才能真正成為一個CFP合格持證人。

 AFP/CFP測驗主要分成六個大模組,分別是:

  1. M1 基礎理財規劃
  2. M2 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
  3. M3 員工福利與退休金規劃
  4. M4 投資規劃
  5. M5 租稅與財產移轉規劃
  6. M6 全方位理財規劃

AFP/CFP考試全部是選擇題,乍看之下會讓第一次準備考試的人,誤以為很好考,但其實有很多是單選式複選題。AFP從模組一至模組五一共180題選擇題,CFP則是考「模組六:全方位理財規劃」,總共120題,一共四個案例題,是不同的家庭或是家族的財務規劃實務案例題。

基本上以歷屆的資料,要通過AFP/CFP的考試,都需要答對一半以上的題目,但第一次聽到只要對一半就可以通過的考生,可能會覺得沒什麼,但自己考完的結果,才真正的體會到為什麼通過的題數只要一半以上。

AFP/CFP作為一個沒有考古題,只有出題大綱與模擬試題的國際證照考試,在這個漫長的一年裡,考生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停止地準備與讀書、記憶,不斷地練習模擬試題,不斷地持續跟上財務規劃所有相關的知識與最新資訊,沒有所謂放鬆的一天。

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不努力,有沒有可能因為這樣錯失一題,而讓自己無法通過。因為所有的考生,最害怕的就是這種無止盡地準備的考試歲月再重來一遍。

後來,經歷6個月沒日沒夜的準備,走路也聽考試上課的影音,洗澡也在背表格、記數字、背誦口訣,時間就這樣走到2021年5月,第一階段AFP成績在早上10點放榜。

送出查詢之前,自己的心情非常緊張,不敢想像再來重考一次的痛苦。

原本以為容易焦慮的自己,會搞砸當年3月的考試,但後來的結果卻讓我大吃一驚,原本容易因為焦慮而失常的我,竟意外考到了榜首。

成績放榜之後,心中感覺到,彷彿有一雙溫暖的雙臂,緊緊擁抱那個疲憊不堪而快累倒的我。

我默默地流下眼淚,這個眼淚是感動的眼淚,也是感謝的眼淚。

身為一個基督徒,我知道成為榜首,通過測驗的本身,自己完全沒有任何可以誇口的地方,也沒有什麼驕傲的本事,是因為,準備考試的這六個月,每天能好好地坐在K書中心的位置上,忍受讀書讀不懂的痛苦與難熬,這些耐心與毅力都是神所賜的。

我知道自己的起點比別人差,原本沒有相關背景的我,唯一在這6個月做的事情,就是專心上課,努力複習,用盡所有的力氣,珍惜所有可以讀書的時間,嘗試去跟上所有考科的上課進度。

我知道依我原有的資質與背景,在第一階段取得榜首,而在後來繼續通過第二階段考試,我肯定自己本身有努力的地方、但同時這也有運氣的成分。

但寫下這段故事,不是因為想表現自己的厲害,而是清楚自己是從最低谷的地方開始,而我何德何能,受到如此多貴人的幫助,跟老師的指導。

然而,選擇整理這段故事,是帶著一個感恩與感謝的出發點,是希望如果有人,若在現階段,當面臨到生活或是考試上很大的挑戰,能因為這段的故事,而能得到一點勇氣,而能嘗試對自己有更多的信心,那我想這篇故事也就有它的價值了。

選擇去相信與肯定自己,對有些人而言,有時真的並不是件容易的事,但就算害怕,我們也可以學習,不要放棄每個嘗試的機會。

我很喜歡的一段魯米的詩是這樣寫的:

「當你開始走出去,路便出現了。」(As you start to walk out on the way, the way appears.)

穿越苦難的幽谷,繪出助人的圖像 

2022年1月CFP測驗放榜通過後的這些日子,當我站在現在,回顧過去所經歷三年不曾間斷的高壓考試生活,當下覺得像是無比漫長,看不到盡頭的幽谷,竟也這樣奇妙地走過了。

偶爾會被問到,當初自己為什麼可以撐過考試,後來我一直想起放在筆記本裡面,自己畫出的一張圖像,那是在這段漫長的考試期間,一直引領我前進的光。

這個圖像也是我一直期許自己可以成為的助人工作者的藍圖,是一個以信仰及價值觀為核心,關照全人的身、心、靈,並以這些為起點出發,去協助家庭與個人完成全生涯財務規劃,而這三大領域包含「生涯指引、職涯發展、財務規劃」。

我總想起,在前面故事提到的2019年,在好消息電視台節目中,啟發我助人工作圖像的陳敏莉老師。而我在3年後的2022年2月,我終於有機會在RFC證照(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)的課程,第一次在台北見到敏莉老師的面。

在見面的那天,我內心充滿著激動,我終於有這樣的機會,把這三年的故事與改變跟敏莉老師分享。

彷彿為了這一刻的見面,我足足走了3年。

在那之後,敏莉老師也成為我在職涯與生涯發展上,非常重要的教練,而這段奇妙的故事,也被敏莉老師分享在她的臉書粉絲團,文章名是「助人工作圖像的撒種到開花:一個感謝與見證的故事」。

結語:一個關於助人的夢

「我生命的意義,在於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。」(The meaning of my life is to help others find meaning in theirs.)——Viktor Frankl,《活出意義來》(Man's Search for Meaning , 1946)

如今,雖然我已經離開了原本所唸的電影系,走向了很遙遠的地方。但繞了這樣多的遠路,好似仍重新回到自己對人有關心的起點,電影與紀錄片的拍攝,可能都是想說一段動人的故事,不論是電影創作中劇本寫作,或是紀錄片透過長期影像紀錄,陪伴被攝者一起成長,用影像紀錄下改變的歷程,都是對人的處境一種深度的同理與關心。

對我而言,全生涯的財務規劃,這份工作其實也是陪伴人一起成長與改變的工作,我們也像紀錄片工作者一樣,認真地傾聽每個人的故事,只是我們是用財務陪伴每個客戶寫他們家庭的故事,陪伴客戶一起描繪未來藍圖,改寫人生劇本,而能活出自己喜歡、也充滿意義的人生。

我知道自己在心中描繪的「生涯指引、職涯發展、財務規劃」的藍圖,這樣願景跟使命好像很大,而自己在財務規劃的領域考到證照,只是完成了這塊拼圖的一小部分,甚至只是起點的第一步,要在職涯諮詢跟生涯指引上,成為真正成熟、有見識、有智慧的助人工作者,我還有非常漫長的路途要走。

但是我仍深信著,全生涯的財務規劃,不應該因為是否有錢、是否負債、或因種族、膚色、性別、語言、宗教、政治而有任何區別,是因為我們的存在,本身就值得被善待。每個活在世界上的個體,身而為人,都值得被溫柔以待;每個人的故事,也都值得被認真傾聽。

如今,我也真正踏上助人工作的第一步,我知道財務規劃顧問產業在台灣仍在萌芽發展、努力茁壯,但當我看見獨立財務顧問的產業裡,被陪伴的不同家庭與個人,能夠帶著安心、有盼望、有平靜的心去過每天的生活,進而活出幸福、活出生命的意義,便讓我更加堅定,一定要在心之所嚮的路上,一直探索下去。

因為,我內心永遠有一個關於助人的夢。

(本文同步投稿在定方財務顧問

 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