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然計畫趕不上變化,為什麼還需要做財務規劃?
自從2020年COVID-19疫情爆發之後,對未來生活、經濟與投資市場的不確定性,成為多數台灣民眾相當關注也常焦慮的事情,原本計畫的出國旅行泡湯了,本來計畫出國唸書被迫停止,好好的工作被迫失業,戴口罩成為新的日常,許多計畫好的事情,因為全球COVID-19的黑天鵝事件,所有產業的人都受到影響。
也因此,有許多人會開始對計畫或規劃這件事感到無力,也許感覺到,投入這麼多的時間做計畫,隨便一個大事件來襲,就打亂了整盤棋,那是不是乾脆一開始就不要花時間計畫,省得損失或是浪費這些投入的時間。從心裡感受層面看,當自己用心投入的計畫,被迫遇到變化時,確實會讓人感到沮喪。
在過去定方很多篇的文章中,有分享到「財務規劃」的重要,但在做了財務規劃後,還是會經歷到不如預期的變化,那究竟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做規劃呢?這也是跟第一次認識財務規劃產業的朋友交流時,定方很常被問的問題。
在這篇文章中,會透過以下的要點,跟大家分享財務規劃面對變化時的策略與立場:
為自己的人生負上完全的責任
先說結論,不論是財務規劃,或職涯、生涯規劃的目的,就是用來面對無處不在的改變。
但即便如此書寫,看到本篇文章的讀者,仍有自己的自由去思考「做計畫」對自身的意義。
因為如何去因應生存的變化,本來就是身而為人選擇的自由,而這個自由,是不會有人有資格告訴你,你該怎麼選擇,也因此,要討論或回答「計畫趕不上變化,為什麼還需要做財務規劃」之前,我們或許可以思考,我們對自己的未來,不論是自己的財務目標,或者是對生涯發展,有沒有自己的計畫或想法?又或者是說,我們心中有沒有一張指引我們前進的藍圖?有沒有希望想成為的人,亦或是覺得隨波逐流也沒關係?
我印象有一個滿常被引用的故事情節,是在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裡面,愛麗絲跟柴郡貓的對話:
愛麗絲問貓說:「可以請你告訴我,我應該往哪裡走?」
柴郡貓說:「那要看你想去哪裡。」
愛麗絲:「我不知道。」
最後,柴郡貓回答:「那就無所謂了。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裡,那麼現在你在哪裡一點都不重要。」
愛麗絲夢遊仙境這個故事段落,之所以經典,是因為確實未來本身就是不確定的,但我們又希望有一個確定的方向,所以我們可能會去問人,希望透過別人的口中得到答案。但即使我們問再多人,別人還是沒辦法替我們過自己的人生,也因此,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,最後所有的問題還是會回到我們自己身上。
如同《內在原力》的作者愛瑞克在書裡面鼓勵讀者「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」來經營,並且提到「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上完全的責任」,這幾句文字,可以很好地去成為本篇文章討論的核心。
一如美國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所說:
「當你必須做一個抉擇但沒有做,那本身也是一個抉擇。」“When you have to make a choice and don't make it, that is in itself a choice.”
人生是我們自己要過的,當我們想清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過什麼樣的生活,自然會有相應的行動。
做好一個財務規劃需考量的三個特性與要點
如果今天我們內心有想過的人生,想成為的人,也做了計畫,但還是擔憂生活中的變數,會讓計畫泡湯,擔心做白工浪費時間,在這點上,財務規劃師可以怎麼去做更好的協助?一個能因應變動的財務規劃對於目標的設定,應該考慮的層面又是什麼?
我認為一個完整的財務規劃,之所以能夠面對變化,是包含了以下的三個特質跟重點:
- 以終為始—以價值觀、人生終極目的為引導的人生計畫
- 建立反脆弱性,面對挑戰與非預期的變動或風險,在能過程中受益
- 將面對變化的準備,放入計畫的一部分,讓自己有面對變動的餘裕
第一點,以終為始—以價值觀、人生終極目的為引導的人生計畫
這個概念是來自於史蒂芬柯維的《與成功有約》。簡單來說,全生涯財務規劃(Life Style Financial Planning)是一個以價值觀、目標為核心引導的人生計畫(The Purpose-Driven Life)。
回到一個獨立財務顧問的工作,雖然字面上,這個產業與職稱,讓人直覺聯想到的,是協助客戶解決財務上的課題,但真正核心的問題,其實都不是金錢的問題,而是價值觀、人生觀的問題。也因此,我們在協助客戶的時候,會從金錢觀與人生觀的角度切入,並用四大問題協助客戶去覺察自己一生的財務目標:
- 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
- 想過什麼樣的生活?
- 想完成什麼樣的事?
- 想帶給世界什麼樣的價值?
舉個例子,就像我們常用的Google map。
之所以前面提到,一個好的財務規劃,會需要確認人生所想追尋的終極目標或意義,這個就像我們在Google map在「終點」那個欄位打的地點。
我們的起點,在個人跟家庭財務規劃實務上,是與客戶進行收入、支出、資產負債、保險保障、勞保勞退等等的盤點。這些關於現狀的檢視,是為了協助客戶覺察過往人生價值觀與習慣累積的結果,這些結果可能不一定與內心所以爲相吻合,也許該存的錢沒有存到,該到人生階段沒有達到,但覺察的過程,可以讓我們重新靜下心來回顧過去。
當導航壞掉的時候,對我們來說,有可能就是遇上了重大的變化,導航突然不能用了,我們的「計畫」遇到「變化」了,那該怎麼辦?
也因此,為什麼「以終為始」在財務規劃上是重要的特質,是因為假如我們心中知道最終的目的地是什麼,就像原本想從高雄到台北,可能原本坐台鐵,但開到一半遇到地震,導致軌道變形,乘客必須要下車,也許換成接駁車繼續北上,雖然原本的路線跟抵達的時間都被改變,但因為心中知道要到台北,所以即便中途遇到大變動,我們心裡還是有個底,即便前進過程遇到修正,我們都知道要往北。
也就是說,是因為我們先有了計畫,才知道怎麼因應變化。
也因此,關於第一點,我覺得可以呼應近期在台灣與世界常擔憂的戰爭狀態,其實對於平凡老百姓而言,戰爭對於生涯、職涯、財務的規劃,都是一個具有很強大破壞性的外部事件。
當我們遇到戰爭、逃難,或是人生極重大的巨變,比如嚴重的天災人禍,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,確實這個時候,一切原有的計畫都會被打亂。
但是如果我們在巨變發生之前,就預先覺察生命的無常,提前思考過這些雖然困難但重要的問題,問自己什麼是暫時的,什麼是永恆的,並且預先採取行動準備。那在面對最極端事件來臨,我們有機會,讓自己人生有餘裕,有決策的空間,我們對生命的計畫,才能帶領我們穿越變動,指引下一步的方向。
第二點,建立反脆弱性:面對挑戰與非預期的變動,能在過程中受益
- 脆弱的特性是:害怕波動,受隨機傷害。就像玻璃球,掉到地上就碎裂。
- 強固的特性是:能抵抗較大程度的壓力,波動的環境對它的影響不大,像是足球。
- 反脆弱:能夠與時俱變,在波動中獲利或成長。就像人體的肌肉,每次做重量訓練,就是刻意使用肌肉,讓它受到打擊和疲乏,等到肌肉再次復原,它就會變更強壯。
如果用比較白話的理解,就像是尼采說的:「凡不能殺死你的,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。」
但這個強大,也可以用另一種角度理解,是遇到逆境有反彈的恢復力。
塔雷伯曾經對反脆弱下過一個基本定義,那就是「因為變動,造成的傷害小於帶來的獲益,那就是反脆弱」,而一個好的財務規劃,需要在建立反脆弱的特性上,在面對巨大的變動、壓力、挑戰,反而能越挫越勇。
第三點,將面對變化的準備,放入計畫的一部分,讓自己有面對變動的餘裕
想要讓自己的財務規劃具有反脆弱性,留有餘裕是一個重要的策略。
延續第二點的「反脆弱性」,如果實際應用在我們的財務規劃,實務上可能會怎麼做呢?
ㄧ個能應對變動的財務規劃,就是當我們在擬定計畫的時候,不要想去精準預測未來,而是我們知道變動會在未來發生,只是我們不知道何時發生,也不知道影響多大,但我們有提早覺察的心理準備。
「財務規劃」在面對不確定的意義在於,顧問協助客戶依照自己想過的生活型態,依此將各種「不確定性」,重新設計成不同達成的路徑,讓不同的方案,成為執行對照的地圖,在未來面對變動時,手中早有應對的資源跟籌碼,是因為我們一開始計畫時,就已經提早去想了。
我們以財務規劃裡面中的風險管理當做例子,做為反脆弱性於財務規劃中的實際應用。
延伸閱讀:保險真的有保障嗎?遵照購買保險3原則,讓保險真正有保障!
我們用比喻來理解,假設我們在一趟航海旅程裡面,確立了起點跟終點,也規劃了我們認為最好的路線,但還是有可能,在航程上遇到颶風,然後我們的船翻覆了,必須要跳船,這時候如果船上有救生圈,這個救生圈,就可以救我們一命,它就像是保險。
延伸閱讀:定方理財航海圖
保險規劃具有反脆弱性的功用在於,我們平常繳保費,在身體健康、生活順利的時候,看起來沒什麼用,很多人在這時候會覺得浪費錢,但當不可知的風險來臨時,保險就能發會「救生圈」的功用。
財務規劃中的保險規劃,是去判斷生涯不同階段與所需要的風險缺口,用有限的保費,應對巨大的風險,這就是一種具有反脆弱的策略,讓我們在不可預知的風險來襲時,可以保住我們的性命,維持我們繼續前進的能力。保險其本意是用來是應對「意料之外且會帶來重大衝擊的黑天鵝事件」,給我們做「損失補償」,盡可能讓我們回到事件前的水準。
回到第三點,我們可能必須承認說,人類在面對未來不確定性、隨機性,我們的能力是很有限的,想要去精準預測未來,本身就是極度困難甚至難以達到的事情,我們也沒辦法保證財務規劃做完一次後,就能完美或精準預測,因此這也是為何定方如此重視週年檢視跟長期顧問陪伴的原因。
延伸閱讀:如何做好財務規劃?財務顧問如何協助你達成人生財務目標?
一如在TED的一場演講《專案管理是你最好的人生指南》中,講師張國洋所說的:
我們的人生,不是你哪天在一個下午、在家裡、在紙上就能想像出來的規劃,那是絕對不可能成型的。反而是我們真的讓自己跟世界互動,做一些事情從世界得到回饋,我們會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什麼、不想要什麼、我們的方向、值得提升的地方。當你有意識的不斷進行嘗試,不斷的收斂,你會越來越瞭解自己,你也才能夠幫自己訂出一個符合變動,並且符合自己真心想要的人生計劃。
在每次的變化與修正中越來越認識自己
我們在協助客戶進行規劃的時候,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呼應這樣的觀念,不僅在上段貝佐斯的分享,從商業策略上我們要去問對的問題;回到人生計畫上,當我們體認到「變化」才是生命的核心,也許此時也要回頭問問自己,什麼是在我們心中不想被改變的價值與信仰,這或許是最重要的核心。
我們知道計劃會趕不上變化,但如果我們對人生完全不去計畫,那就是任由世界決定我們人生要走的方向,但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?
財務規劃與人生計畫一樣,並不會一步到位,而是一個動態修正的過程。也因此,每一次計畫的過程,每一次在遇到「改變」而受阻、而不斷進行嘗試、修正的過程,我們都會越來越認識自己,更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,我們也才能夠在顧問的陪伴與協助下,幫自己訂出一個符合價值觀,越來越貼近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人生計劃。
0 留言